欢迎来到国际系统门窗网,联系我们:18123555989(微信)

登录 | 注册
首页   >   新闻眼   >   头条   >   CADE沙龙回顾 | 建筑师 · 议“疫”——中国医疗建筑设计主题沙龙

CADE沙龙回顾 | 建筑师 · 议“疫”——中国医疗建筑设计主题沙龙

面对后疫情时代下重建人民生活的建筑需求和挑战,CADE 2020聚焦我国医疗建筑,设立了“新时代 新医疗 新建筑”主题邀请展,并于今天下午举办了中国医疗建筑设计主题沙龙活动。

来自曾奋战在全国抗疫一线的中国建筑团队——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建筑师分别发言,探讨了疫情下的医疗设施设计和创作心得,以及未来医院建筑设计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全方位地展现了医疗建筑与社会、文化、生态方面的关系。医疗设计既要满足医院管理和操作需要,又要从心理学角度为患者、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环境,体现医疗空间的人文内涵。


微信图片_20201118175420.jpg

微信图片_20201118175434.jpg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助理 仲继寿致辞


微信图片_20201118175437.jpg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王若南致辞


微信图片_20201118175440.jpg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许海涛主持沙龙


01全过程设计视角下的设计创新


微信图片_20201118175443.jpg

邢立华(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从传统设计走向全过程设计的本质变化是创新升维。传统旧建筑需要从设计维度、设计边界、设计方法方面提升,才能创造出未来新建筑。多维度的知识体系是设计创新的基础;在全过程设计视角下,通过跨专业的整合为设计发展提供创新思路;毫无边界的自由不是自由,突破矛盾限定的设计才最具生命力,这也是多样性开放路径的升维方式和思路。我们未来的建筑师需要不断创新思维,将建筑学、物流学、景观学应用到医疗建筑设计中,打造出超级复合体型的医疗建筑,不断实现思维的重组、跨界、升维。


02防疫医疗建筑弹性设计探讨


微信图片_20201118175445.jpg

张颂民(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医疗设施建设进入了大干快上的高潮时期,如果不分条件地要求所有防疫医院在任何时段都必须具备传染病和综合医院的功能要求,必然会加大建造成本和运维难度。防疫医院应该按照以平时使用为主兼顾疫时功能要求,采用弹性设计策略,科学制定院区总体功能规划。弹性设计中要注重平疫转换的原则和设计策略:医疗救治模式上要“分”;空间功能流线上要“隔”;信息技术智慧上要“联”,利用智慧化的医疗卫生框架来支撑未来健康城市。今后,我们要加强与多学科、多领域专家间的交流,促进医疗建筑可持续发展,共同推进城市环境的健康发展。


03疫情中的医疗建筑


微信图片_20201118175447.jpg

黄晓群(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今年的疫情中暴露出医院及医院建筑的短板,如发热门诊需求激增,设施不足;不同专科之间缺乏协作等问题,都需要建筑师重新去考虑医疗建筑的选址位置、空间规模和流程设计,同时考虑到从诊疗到康复的全过程中,专科协作的重要性。通过疫情中医院空间发生的变化,让设计者开始思考医院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空间?疫情后医院建筑设计的新动向应该着眼于打造让人们漫步其中的公共空间,它也是城市客厅,更是花园医院。同时,医院设计要重视智能化发展趋势,如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管理等,努力建设健康促进医院,关注医护需求和医护空间,打造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预防保健型的现代医疗服务模式。

 

04聚焦人文关怀下的医疗防疫建筑


微信图片_20201118175450.jpg

南在国(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冠疫情深刻影响着人类发展进程,但它阻隔不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国从1915年建成了第一家传染病医院——京师传染病医院(东四牌楼十条胡同)。近年来,我们设计了小汤山医院新建储备病区、地坛医院新建储备病房、天坛医院隔离病房改造等项目,积极建立区域应急设施规划与建设,制定具体相关的转换标准及规定。我们希望医疗设计应该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导向,未来的城市和建筑将会为人类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减少疾病的种类和疫病的频次。

 

05未来医院发展趋势:研究型医院之探索


微信图片_20201118175451.jpg

成卓(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研究型医院的建设目标是聚焦基础研究、临床医学的创新与进步,科学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以及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公立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型的前提是医院规模的发展、质量的提升以及科研设施的良好建设,实现医学研产一体化综合发展,成为智慧型的研究性医院。全生命周期的研究型医院带来希望的开放型科研平台,具有以下特征:便捷的床边实验模式、激发创新的科研空间、MDT多学科会诊、灵活可变的医院、关爱特殊病患的疗愈环境。未来医院设计应该关注创新、碰撞、希望、生命、生长。

 

06与AI同时发展的医疗设计趋势


人工智能的介入,从公共空间节点(设计层面)、各类流线(运行层面)、诊疗层面(规划布局)改变着医疗体系。AI时代,设计需要新的模式从繁复的重复性劳动中脱离,为业主提供更加精准的高完成度作品,智能辅助设计与专业再细分为我们提供了改善的条件。随着参数化设计及AI的介入,设计手段会不断升级,设计会向技术纵深方向前进,大数据会导致各专业融合度不断提高,空间环境品质将不断提升。但AI不会代替建筑师,因为建筑设计是一门包含艺术及哲学的工程体系,它依赖于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这是AI无法企及的,我们将会高效地利用AI更加科学地帮我们实现这些需求。


在灾难来临之时,建筑设计会迅速演变成与救灾项目共存的强大力量。医疗建筑设计不仅要突显不同城市和地区医疗建筑的设计风格,还要关注社会、文化、历史、环境、生态等方面,并巧妙将其运用到项目设计中,打造出真正适合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医疗建筑,为其创造一个舒适积极有效的医疗空间和愉悦的工作环境。

精彩花絮


微信图片_20201118175455.jpg


微信图片_20201118175457.jpg


微信图片_20201118175458.jpg

CADE开幕式现场


微信图片_20201118175500.jpg


微信图片_20201118175503.jpg


微信图片_20201118175519.jpg


微信图片_20201118175521.jpg


微信图片_20201118175523.jpg

嘉宾参观医疗建筑展区,中南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张颂民为嘉宾一行介绍武汉云景山医院项目。


免责声明:此文章内容来源于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